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追寻现代景观设计之东方写意理念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当代社会经济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居住、办公环境的美化越发重视。在房屋、公共设施等一系列与观赏有关的场地,人们展开景观设计的改

0 引言

当代社会经济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居住、办公环境的美化越发重视。在房屋、公共设施等一系列与观赏有关的场地,人们展开景观设计的改良,这不仅意味着人们眼界的提升,还标志着一门科学艺术的诞生。现代景观设计是人类时代发展的衍生物,人类智慧结晶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进步的丰硕果实。人们的道德品质、理想追求等一切精神世界都可以通过设计房屋、设施等进行映射。这门科学艺术涉及层面丰富,如同浩瀚的海洋神秘而辽阔,值得人们一步步探索。东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巨人,从以往中国的园林设计可以看出其具备的丰富内涵,但如今提倡多元文化,文化的融合也为景观设计带来不少创新,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世界文化的进步带来推进力量。因此,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需要融入东方写意理念,还要求适当应用西方景观设计的高明之处,打造极具特色、健康和谐的当代东方景观。

1 东方园林的飞跃历史过程

东方园林的第一次飞跃进程是从秦汉时期的凭空模拟仙境地域型逐渐转变成南北朝时期对大自然探索的天然地貌型,与自然贴合的程度成为评价园林优异成绩高低的一大标准;再然后,由于隋唐时期古诗、书画的流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开始融入名人创作的诗画元素,以文字笔画婉转表达情感含义,丰富东方园林的思想内容,虽然唐代后期古典园林的占地面积缩小,但却为世人留下许多值得思考传颂的知识宝藏,这也是东方园林的二次飞跃;到了宋代至明清期间,园林设计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明确虽由人工打造、却能好似鬼斧神工的建造标准,进一步构造完整的东方园林艺术文化系统,奠定了儒家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传扬,将高山流水作为百姓的知己,相得益彰地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共同打造属于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的古典园林,这也是意义最为深远的第三次飞跃进程[1]。

2 东西方园林美学的有机结合

说到艺术,人们经常将其形容为:西方追求真实,东方追求意境。所以可想而知,两者在艺术表达上截然不同。西方人认为万物皆可剖析,任何事物都会有其道理所在。西方艺术的开端是古希腊的雕塑,其严格按照几何比例来进行建造,苛求细节、讲究逼真、刻意模仿自然。但东方艺术则是通过抽象的手段来构造意境,从意境中感受自然文化的奥秘,是因为中国艺术家认为人类仅仅是自然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足以完全认知自然,而是需要一步步摸索,从虚中写实,把不同人不同感受,来探索自然奥秘。因此在老庄哲学中,中国的人们在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的神秘,还寻找到了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深层理解方式,这也形成中国人与大自然更为和谐共处的内在因素。总的来说,艺术设计者需要摒弃对外在表象的盲目追求,才能够体会到自然世界中的神秘内涵,而抽象手段构造的意境则是很好的一种接触方式,比如,中国画作中的花草树木、高山流水,使观赏的人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鸟语花香、浑然忘我。曾经有西方艺术观赏家评论,中国画虽抽象,但另一方面来说确又十分写实,脱离自然却又贴近自然[2]。可以知道,中国人认知世界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其特点是合而不离,是具体的抽象艺术。但现代的景观设计在传扬古时候的园林设计优点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改进,结合西方设计的创新优质理念。

2.1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理念

儒学的清雅、韵味的灵动、意境的集合、天人合一的仙气构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理念体系,古时候建造园林的设计者将清雅韵味埋藏于意境中表达,通过构思布局描绘骨法,并以抽象手段模拟山水,以小格局见大真章,是一种极为深远的艺术创作,现今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传承古典园林的优点,还需做出一定创新改动:①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地形地貌,展开一定调查了解,结合各项元素进行园林的方案设计,重在适宜;②通过传扬邻借、仰借等巧妙的古时候借景手法加以景观设计,重在借景;③结合山水文化,营造出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共情之感的意境,富有内涵,古今时代精神层面相贴合;④在有限的小格局中,加以巧妙构思,增加层次感,使人们在小范围中能够感知大事物,丰富视野,增添内容;⑤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在设计中巧妙达成天人合一,繁衍本土文化特色,不断加以创新。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qikandaodu/2021/0617/1006.html

上一篇:从传统到现代的一员闯将从琴师到二胡演奏家的
下一篇:现代化工仪表及化工自动化的过程控制探讨

现代食品投稿 | 现代食品编辑部| 现代食品版面费 | 现代食品论文发表 | 现代食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食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