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古代的银器遇砒霜变黑, 为何到了现代失效了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插入尸口或肛门,以纸密封,良久取出,如中毒则银针变为黑暗色,如无毒,其色鲜白”

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插入尸口或肛门,以纸密封,良久取出,如中毒则银针变为黑暗色,如无毒,其色鲜白”这种用银器验毒方法的记载。

当下众多古装剧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官人将银针往饭菜或酒水上轻轻蘸一蘸,若银针发黑,便眉头一紧,叹道“此处有毒”......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常用银筷子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着银器能验毒的传统观念,这也被当时法医检验引为准绳。银器果真能验毒吗?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
可见,古人用银器验毒是受到历史与科学限制的缘故。有的物品并不含毒,但却含许多硫,比如鸡蛋黄,银针插进去也会变黑。相反,有些是很毒的物品,但却不含硫,比如毒蕈、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也不会出现黑色反应。因此,银针不能鉴别毒物,更不能用来作为验毒的工具。

有些顾客在佩戴银镯子等饰品的过程中总会变黑,在拿回来清洗时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了硫化物。比如洗温泉澡、住在化工厂周围、在化肥厂上班等等,这些变黑的情况也无法判定他们已经中毒了,只能说明银饰曾经接触过硫化物。

银虽不能验毒,然而却能消毒。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其原理是,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能吸附水中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使它的催化剂—脢系统封闭、失活,使细菌失去代谢能力而死亡。
野外工作者或旅游者,当一时找不到饮用水时,可用随身携带的银碗或银筷、银勺、银叉、银首饰,在舀出的水中搅动,两小时左右即可消灭水中大量细菌得到安全无菌的饮用水。如因不慎负伤,可将佩戴的银首饰或其他银器贴敷在伤口上,就能有效地防止伤口感染,起到救急药物的作用。

但是,许多商家出于盈利的目的,“造假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各种银器产品大多表面上进行了防氧化材料的镀层处理,也就失去了银离子扩散到水分中去的途径,结果这样的银器虽然美观,却没有了消毒功能。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zonghexinwen/2020/0813/521.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穷人都吃什么放到现代,你可能一天
下一篇: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新创作大型现代花鼓戏

现代食品投稿 | 现代食品编辑部| 现代食品版面费 | 现代食品论文发表 | 现代食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食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