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东方神韵的现代表达竹笛协奏曲中国随想曲东方(2)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段(13~25小节)整体上带有江南民间音乐风格特点,音调以级进为主,五声音阶,风格清丽优美,并运用了波音、叠音和颤音等带有明

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段(13~25小节)整体上带有江南民间音乐风格特点,音调以级进为主,五声音阶,风格清丽优美,并运用了波音、叠音和颤音等带有明显江南丝竹特点的竹笛技巧。

第二个主题段(34~66小节)主要运用了苏州评弹的曲调元素,勾勒出一幅带有苏州气息的民俗画卷。竹笛的旋律有模仿三弦快速二度滑音的处理,诸多的跳进音程也是在模仿三弦的旋律效果,整段音乐听上去仿佛是人们闲坐于茶楼听曲的情境,旋律中经常出现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等快速节奏似乎是在描绘茶楼宾客云集、川流不息的热闹场景,很有老苏杭的民俗情趣。

第三个主题段(68~86小节)则带有昆曲的旋律风格,音调缓慢绵长、一唱三叹。而且乐句的句头多次出现二度滑音,这也是昆曲的伴奏乐器曲笛中比较常见的演奏方法,该段竹笛演奏技巧是江南丝竹与昆曲的融合。⑥朱晛:《浅析<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的演奏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三)东方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从本质上说是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的体现,不同民族受到族群性格的影响,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存有差异,自然在音乐思维方式上也会有一定的存异,会形成不同的结构样式。

曲牌体是非常具有东方特色的音乐结构之一,它以曲牌为基本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连缀成套的结构形式。⑦《中国音乐词典》第321页,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这种结构成熟于说唱和戏曲中,可以构成大型作品。从音乐风格来看,曲牌体擅长抒情,套曲中的曲牌喜欢采用散—慢—中—快—散的速度布局,一头一尾散起散收,功能上类似于引子和尾声,中间的主体部分由慢到快,体现出含蓄、渐变、富有意境的东方式情感逻辑和审美。这种结构之后在我国传统的民间器乐曲中也被广泛使用。《中国随想曲NO.1》的整体结构就类似于传统的曲牌体,其结构为:引子(1~12小节)——行板段(13~25小节)——连接(26~33小节)——柔板段(34~66小节)——慢板段(67~86小节)——连接(87~94小节)——稍快的慢板段(95~107小节)——快板段(108~209小节)——华彩段(210~234小节)——急板段(235~296小节)。

乐曲的引子为散起,带有传统器乐曲的常规特征,后面的段落除去连接和华彩段,剩下的部分犹如一个个独立的曲牌,而且速度基本呈现出由慢到快的布局,情绪由平稳到逐渐变得热烈,最后在非常快速华丽的节律中收煞,整体上表现出与传统音乐结构思维的内在联系。而这样的结构安排一方面便于呈现出抒情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带有叙事性,寓叙事于抒情之中,情绪逐渐推进,直至掀起强烈的涟漪,显得情感逻辑自然流畅,两处连接段起到桥梁的功能,使得“曲牌”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

从音阶调式,到旋律节奏,再到隐伏在其中的音乐结构,王建民在寻找着最能代表东方气质的音乐表达元素,竹笛原本就是极富东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它悠扬的音色与这些东方元素相结合,可以构建出一个非常东方的印象。

二、作品的现代技法

作为一个接受过专业作曲技术训练的当代作曲家,王建民的创作始终在寻求民族音乐的新语汇,中西合璧、锐意创新、提升国乐的艺术表现力一直是王建民的风格追求,这首竹笛协奏曲也是如此,作曲家将传统的东方元素寓于现代作曲技法和审美中,创造了一种富有时代感的新国乐。

(一)复杂的调式调性

这首作品运用了来自中国汉族、日本、西域等多个东方民族的音阶,为了营造一种复杂的现代色调和泛东方色彩,王建民在部分段落采用了将这些音阶调式相混杂的做法。例如华彩段,整个段落的调性是比较模糊的,出现大量的变化音,其中既带有西域特征,也具有一定的中国汉族音乐和日本音乐特点,使得东方不同民族的色彩相互渗透杂糅,编织出一种不同于传统东方色调的复杂色彩拼盘,似乎是一种迷失,又更像是当下这个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现代文化语境的反射。

(二)对西方体裁和结构的借鉴

随想曲是一种自由表达、富有幻想性格的器乐曲,19世纪以来在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中很多见,且往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⑧姚亚平编著:《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第317—318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318页。显然,这一体裁很适合于王建民自由表达东方民族风格的设想。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qikandaodu/2021/0617/1011.html

上一篇: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模式及优化策略
下一篇:现代食品杂志社严正声明

现代食品投稿 | 现代食品编辑部| 现代食品版面费 | 现代食品论文发表 | 现代食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食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