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东方神韵的现代表达竹笛协奏曲中国随想曲东方(3)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作品的内部结构安排来看,虽然主要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曲牌体,但是也融合了西方古典器乐协奏曲的结构,比如特别安排了独奏乐器炫技、制造音乐高潮

从作品的内部结构安排来看,虽然主要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曲牌体,但是也融合了西方古典器乐协奏曲的结构,比如特别安排了独奏乐器炫技、制造音乐高潮的华彩段落(210~234小节),华彩从18世纪莫扎特时代开始定型,一直是独奏乐器协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在华彩段运用了颤音、历音、复音程等各种高难度技巧,同时还采用了富有东方风格的自由节奏,同样获得了一种中西合璧的完美结合效果。

(三)复杂的现代节奏

现代主义音乐对于复杂节奏有着强烈偏好,这似乎与现代人复杂的心理节奏和生活节奏是相关的。王建民在此曲中也运用了很多复杂的节奏节拍,例如第一个主体段中用了13/8和12/8交错的处理,显得很不平稳,但富有发展动力。复杂的节奏一方面会对演奏技术带来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会表现出一种现代节律,在不平衡中获得动态审美,具有随意性和自由感以及更夸张的戏剧性。

(四)高难度现代竹笛技巧

对高难度技术的追求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一大特点,也是现代审美的一种表达。王建民的国乐作品一贯以来寻求技术的突破与飞跃,大胆挑战传统乐器的技术极限,以此拓展其艺术表现力,对于演奏家来说,在富有挑战的同时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这首竹笛协奏曲也是如此,除了将传统南北方笛曲常用的“叠、打、赠、颤、吐、滑、剁、花”进行运用,还用了许多新的技术语言。

例如引子的第三句运用了大量的变化音,音阶从第一级音到第六级音全部升高半音,随后又全部还原,这种复杂的变化音设置对于竹笛演奏技巧要求很高,需要熟练掌握半音音阶⑨半音音阶是以西方十二平均律为依据,运用竹笛插口指法和半音指法达到完整演奏十二平均律音阶。的指法才能演奏。此外,其中还大量使用了大九度、减十二度、小十三度和纯十一度这样的复音程,对气息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彩段则是高难度技术的集中体现,其一在快速的双吐中连续出现复音程,对于气息控制和运指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也突破了竹笛作为单音旋律乐器的性能极限。其二是颤音加历音的技术结合,形成庞大的气势,结束音落在超吹的高音do上,对于演奏者的气息长度提出了挑战。

此外,乐曲最后一个急板段落还运用了当前竹笛最高难度的技巧——双吐循环换气,它需要演奏者在吹奏的过程中用鼻子迅速吸气,与此同时将口腔中保留的余气挤出,以达到演奏者吹出的气流在吸气时不中断的目的。因为这一技巧在演奏时可以使音不中断,并无限延长其时值,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特长音”。

三、结语

《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是一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佳作。乐曲基于作曲家对于东方民族风格的深厚积淀与深刻理解,有意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寻求更宽泛的东方意趣,营造出更为现代的东方印象,带有混合、游离、模糊的文化意象,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相契合,并在传统的范式中寻求突破,与西方现代技术相结合,让东方的神韵变为现代的表达,是一部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现代竹笛佳作。

中国民乐步入20世纪以来,除了一直在努力学习西方作曲技法,还在寻求自身的文化属性,从近代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的创作一路走来,可谓是硕果累累。王建民作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民乐创作代表性人物,一方面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另一方面又兼收并蓄,赋予民乐现代思维与审美,用一部部力作创造了一个可以与世界对话的独具魅力的东方音乐世界。

[1]胡亮.双吐循环换气在竹笛应用中的实践与思考[J].乐器,2005(04).

[2]詹永明.笛子基础教程[M].台北:观念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3]袁静芳.民族器乐欣赏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4]中国竹笛名曲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5]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6]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7]郑雷.昆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8]于林青.曲艺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9]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qikandaodu/2021/0617/1011.html

上一篇: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模式及优化策略
下一篇:现代食品杂志社严正声明

现代食品投稿 | 现代食品编辑部| 现代食品版面费 | 现代食品论文发表 | 现代食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食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