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现代学位服设计中中国汉服元素的应用略论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服饰艺术代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人们智慧和汗水的文化艺术结晶。在中国风、东方思潮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尝试将眼光投向传统元素,将其抽象为不同的艺术形态

服饰艺术代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人们智慧和汗水的文化艺术结晶。在中国风、东方思潮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尝试将眼光投向传统元素,将其抽象为不同的艺术形态,融入服饰设计之中。其中,学位服作为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它拥有“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成了设计师们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实现了对服饰文化设计的个性化延伸。

一、相关释义

(一)汉服。顾名思义,汉服指的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被人称为汉衣冠、华服,是在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聚居区所形成的一种服饰样式,也是承载着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汉服的发展历程中,汉服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中国汉服元素之中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传统服饰和配饰体系,代表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文化气韵。

伴随历史的发展,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更多的文化圈,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蒙古、不丹等国家都借鉴了汉服的特征,将“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服饰价值充分表现出来。从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素纱蝉衣”中,可以看出汉代的衣冠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它充分借鉴和沿袭了秦制的服饰体系,男女服装仍然沿用着深衣的形式,蝉衣包括中衣和深衣,剪裁和做工十分考究,同时,汉代服饰在整体上显得凝重、典雅,通过曲裾袍和直裾袍的基本特点,将服饰的艺术美感呈现出来,使汉代冠服制度更具艺术影响力。

(二)学位服。从发展源头上看,学位服源于欧洲西方国家,主要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这四部分组成。1994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符合世界惯例、统一规范的学位服。自此,中国学位服成了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表示学位的正式礼服,是高校学生获得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

按照国际惯例,学士学位帽为方形黑色、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流苏为深蓝色,校长帽流苏为黄色,博士学位袍为黑、红色 ,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全黑色,导师学位袍为红、黑两色、校长袍为全红色。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学识,具备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二、现代学位服设计中中国汉服元素应用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科建设的发展需求。在高校扩招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大学从办学模式上加速转变,在学科价值上不断升华,旨在打造本学校、本年级的发展特色。办学方式的转变、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时代审美水平意识的提高,使学位授予对学位服的要求逐渐增高,服装设计师所关注的层面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位标识,更要注重挖掘服饰文化中深层次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内涵,在考虑本文文化背景的同时,实现整体风格统一、时代特色鲜明,进一步展示出学位的严肃性,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要在确保学位服品质、文化特色定位的同时,将中国汉服元素应用到学位服设计中,能够达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使不同的学位级别对应不同的学位服饰,如学士服、博士服、导师服、校长服等等,从而体现我国各大高校多学科的发展特点,满足专业个性特点,以此强化学士服的传统文化价值。

(二)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所积淀的中国汉族文化,是对中国服饰美学思想观念的继承和推动。在探寻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担任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的性质,遵循其鲜明的文化发展脉络和演变成果,使中国古代的服饰礼仪文化能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在构建“中国化”基本政治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达到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基本精神的全面融合。将汉服中的色彩、配饰、服饰纹样融入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在增强学位服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创新。

(三)打破过度西化的传播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视域带来了剧烈冲击,在学位服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因为中国最早的学位服是由西方引进而来,所以现行中国学位服仍蕴含着西方宗教袍服的形制和象征意义。尽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学士服加速改良,但是在“西式”风格的束缚下,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学位服,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学位服上的融入,仍然处于研究的空白。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qikandaodu/2021/0708/1016.html

上一篇:建设安全放心食品全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
下一篇:分析当代工笔人物造型的发展

现代食品投稿 | 现代食品编辑部| 现代食品版面费 | 现代食品论文发表 | 现代食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食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